学院新闻/媒体聚焦
一年一次的写生季,我们这届南航人载着秋风,来到青岛崂山,藉此地完成写生课程。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写生活动,来到异地,风光无限好,海边的触摸在此前从未有过,和着海风,忍俊不禁,酣畅淋漓!第一次听见浪涛拍打,海鸟鸣叫,脑子里漾起曹操的《观沧海》,惬意无比,如此写生之地,燃起了我心中对于画画的渴望。
这个课程的开展是在人性化与秩序的并存中进行的。最初的适应阶段,有一定难度,不过,这里山林耸立,海浪惊骇,海鸟妙曼,还是让水土不服的我有了些许慰藉。
我常常在头几天,拿着小马扎坐在离大海最近的小房子旁,什么都不做,只是任由海风拂脸,也不管是不是会吹毁自己的发型,有那么一刻,会认为自己在与大海对话,这种近距离的呼唤是海螺里所听不到的,让人有一种很自然的归属感与满足,远方的邮轮忽隐忽见,快艇永远都很快,划过之处如生白雪,干净的不行,但却完全听不见它的行驶声,一切景色都像是大海的另一面,星星点点,蓝蓝绿绿,在海的声音中悄悄沦陷,的确,大海充盈了一切,苍渺了一切,归整为一片蔚蓝。
这样不染凡尘的美景,怎能屈就于人们的眼帘呢?心中无限,便有描绘之意,我操起画笔,纤纤游走于纸上,虽然画功不善,但这浪涛的豪情,我体会在心,作毕,确是神来之笔啊!这纯澈的意境,是不竭自信的渴望!
风骤起,衣衫薄,芳华美景人心奈何寒?就着残阳,云霞晕染,茶田斑斑点点亮着黄光,水树曳曳,目及海中那一大抹金黄,却了朝阳的活力,弱了午阳的锐利,留下淡淡的浑浊与虚隐,这样的黄,成熟而不龙钟,是为绝妙啊。仰躺于灌木石阶,放下洋洋洒洒过的画笔,万物俱息,痴人入梦不复醒。
日子走走停停,慢,却慢的让人舒服自在。我背上包,打算进一趟城,招上清晨早班的公交,一路颠簸,身无落处,不禁想起教授在大巴上作画情景,喟叹之余,不得不肃然起敬。
沿海的公交,停在仰口让我落脚,我驻足路口,看几波坐公交的游人接踵而至,他们殊途同归,汇聚于此形成小镇的喧哗,不同时刻不同游客的神韵,也跃然在我的画纸上。往市区的公路方向漫步,所见藏馆林立,奇石怪岩被岁月亲临,经久不衰。拜一尊大佛,留心牌匾题者字迹,苍劲有力而不失庄重,再三描摹,而后淡然一笑,记作佛者名——林筱之。
味觉开始牢骚,沿公路往返,选一土家面馆,就坐进食,平淡滋味里透着一股冲性,也不知是洋葱作怪还是这块神奇宝地所给我的惊喜,那么一天,收获颇丰,唯独遗憾在不慎丢失眼镜,朦胧的归途,却很悠然。
等王教授来执教油画的时候,我心中有一丝忐忑,原本画技不佳,更丢了眼镜,生怕自己半瞎作画成笑柄,练手几张,纵使美就在眼前,也依旧敌不过双手不灵双眼不见,深陷迷茫,企图混日子作罢,可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又让我不甘,心领神会,或许重要的不是能否画好,而是想不想画好。在舍友的帮助下,老师点评的洗礼中,我竭我所能,构图,铺色,描绘,点缀,完成了一副自己觉得满意的作品,舍友的夸奖与问题点提让我兴奋,教授的改画与话语更是一语道破让我幡然醒悟,虽然画这么一副画很费神费力,在没有视力的支撑下很难进行较为快乐的创作,但我想,这样的坚持让我在这次的写生中收获更多,其中最充盈的当属自信,就同一副画作一般,那些被盖掉的颜色,或许便是最妙的颜色!
课程进行时,我们辗转渔村神往崂山之中更深处的风景,大家也到了创作高峰期,精彩纷呈,佳作不断,我迈着小步,紧随其后,透山间之清野,染树丛之碧翠,摩擦的时日里,总会有不经意的火花绽放,我的视线里是朦胧的,映射到画作上,舍友说,你可以换一种风格,朦胧的感觉很好,我悠然信之,虽不比他人画作,但这在我心中媲美洛神的颜色,足以撼动自己,一如既往。
写生终究是命里小小的一寸,不易操之过急但终究会带着风华与记忆流去,折返路途,思绪万千,念的是崂山景,想的是崂山人,我在那么一个秋季做了一回崂山创作者,做了一回崂山之人。不知日后会否再去,但我秉记崂山和画画带给我的一切,美丽自在人心,信仰足驶万里,写生崂山之行很成功,愿我在今后完美又不完美的日子里留存这份想念,自信地,伸手触摸那一捧属于自己的光亮。
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来信请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50信箱180分箱
邮编:211106
校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