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媒体聚焦
3月23日上午10点,2015级艺术学硕士毕业作品展演活动,在新葡的京集团88144楼创意工坊举行。邀请了党委副书记张林、张犇教授、李伟副教授、成乔明副教授、韩博副教授、黄秋野副教授等参观指导。此次展演不仅是对专业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过去三年学习成果的检验。
本次展演展出了艺术设计专业吉嘉慧,邵一戈,丁孟舟,郭婷婷,陈雪艳,陈思橞,李若愚,张忠舜,李雪妍十位同学的设计作品,该展演涵盖了公共空间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多媒体设计等多领域作品。
吉嘉慧作品《视野》
《视野》表现的是期待与你一起,了解陌生,认识彼此;端详相似,审视自我.
邵一戈作品《湖山地心温泉景观规划设计》
《湖山地心温泉景观规划设计》重新规划设计了这样一块待开发的商业土地,综合人文、环境等综合因素,在能源利用上尽可能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资源,体现旅游区的低碳环保理念。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其中滨水区域可规划设计温泉泡池、人造沙滩、水上乐园等旅游设施。
丁孟舟作品《红旗汽车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案》
《红旗汽车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案》采用极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红与白色搭配,利用汽车零部件的结构、组合等多种展示方式,营造红旗品牌汽车博物馆展厅室内空间多样的艺术氛围。与此同时,本案创新性的从叙事性设计的角度从新设计了展馆内部的展陈,希冀能为红旗品牌的传播做出自己的努力。在经历了60年的起起落落后,希望红旗汽车能回市场,成为国人心中汽车品牌的特殊符号。
邵忠良作品《“嗅2”咖啡博物馆嗅觉体验馆设计》
《“嗅2”咖啡博物馆嗅觉体验馆设计》秉承嗅觉+咖啡的理念,运用气体传感器、气味打印机、UV系列香味油墨等多项新技术以及带活动面罩的嗅觉体验装置,为展示空间带来新鲜感和科技感,以吸引参观者,激发求知欲。通过嗅觉体验装置与VR、环绕音响等设备相结合,营造一种真实自然的环境氛围,让参观者得到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从而实现对咖啡的进一步认知,记忆和情感。
郭婷婷作品《“跳五猖”VI设计》
《“跳五猖”VI设计》通过跳五猖文字的拟人化的夸张与变形,在设计形态上与“跳五猖”活动紧密联系,并且与“跳五猖”中五行,五色,五方观紧密联系,体现出文化的传承性。
陈雪艳作品《“一带一路”沿线工艺美术文化地图的视觉化设计》
《“一带一路”沿线工艺美术文化地图的视觉化设计》采用地图雕刻的形式,将图文信息与发光灯带相结合的组合方式,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工艺美术文化进行更加直观的表达,把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以实现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和经济化的转变。
陈思橞作品《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可视化系列图表设计以及相关文创产品设计》
《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可视化系列图表设计以及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在系列设计中用无框画、手袋、明信片等多种文创产品的形式,呈现江苏省十三个城市的非遗种类、传承人数量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变成一种文明精神的有效传播。
李若愚作品《南京城市文化在地铁空间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南京城市文化在地铁空间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沿用了南京鼓楼这一自明朝建设至今的古建筑作为题材。鼓楼建筑元素中典型具有视觉代表效果是其屋顶、斗拱和柱式。将鼓楼的建筑元素可以进行解构、变形、重构等方法,把这些元素融入到地铁站的设计中,以期为地铁站带来差异化的设计效果。
李雪研作品《明清进士数据视觉化设计》
《明清进士数据视觉化设计》以明清进士数据为基础,通过视觉化手段,挖掘明清进士的共性与个性,得出多样化的视觉设计作品,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审视进士人才之路。
张忠舜作品《桃花坞年画虚拟互动再现设计》
《桃花坞年画虚拟互动再现设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空间展示设计方法将桃花坞木刻年画的艺术特色、民俗内涵、年画制作技艺等年画背后的文化内涵传递给人们,以互动体验的方式激发人们对年画文化的兴趣,进而推动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学院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来信请寄: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50信箱180分箱
邮编:211106
校内链接